如果覺得不錯,就評點分吧!謝謝支持
斷針: 1、壓腳壓力太小,送布不良而斷針,適當增加壓腳壓力,使送布正常; 2、彎針與直機針相碰,按標準調整彎針與直機針的配合位置; 3、繃針與直機針相碰,按標準調整繃針與直機針的配合位置; 4、直機針與護針桿配合不當,按標準調整機針與護針桿的配合; 5、彎針尖圓禿,更換新彎針; 6、針桿和針桿套筒磨損太大,使針桿與針桿套筒配合松動,更換針桿和針桿套筒; 7、針板上的針眼太小,更新大針眼針板或換小號機針; 8、機件松動較大,檢查鉤線機構各機件之間的配合和磨損情況,按標準調整配尺寸,磨損嚴重機件更換
斷線: 1、穿線方法不正確,按照“穿線圖”重新穿線; 2、機針安裝不正確,重新安裝機針,使針槽正對操作者; 3、機針針眼及針槽不光滑,更換新機針; 4、縫線張力太大,適當調整縫線張力; 5、縫線質量太差,改用較好的縫線; 6、縫線比針眼粗,換用適中的縫線或機針; 7、機針、彎針、針板、壓腳舌、過線孔等過線孔有毛刺或刮傷現象,用油石或細砂紙重新打磨,也可更換刮傷機件; 8、機針與彎針、繃針配合不當,按機針與彎針、繃針的配合標準重新調整
跳線:
1、穿線方法不正確,按照“穿線圖”重新穿線; 2、直機針的安裝不正確,檢查機針高度及面向位置,使機針向下運動時略靠針板孔前方; 3、直機針針尖毛或彎曲,更換新機針; 4、彎針針尖變鈍,用油石或細砂紙修磨,也可換新彎針; 5、縫線張力太大或太小,適當調節縫線張力; 6、彎針不能套住右邊直機針的線環,下裝飾線的右邊線跡跳針,直機針的線環太小,適當增大跳線量; 7、彎針不能套住左邊直機針的線環,下裝飾線的左邊線跡跳針、直機針的線環過大,適當減少跳線量; 8、彎針同時鉤不住中間和左邊直機針線環,下裝飾線的中間線和左邊線跡都跳針,適當減少跳線量; 9、彎針背面中間、左邊針線不能穿進編織針線和彎針線的三角形,左面線跡的背面中間跳針,檢查縫線是否穿過夾線器,檢查底線凸輪的同步工作,如有問題按標準重新調整; 10、機針與彎針配合不當,檢查針桿高度、機針與彎針之間的同步,如有問題按標準重新調整; 11、機針與護針桿配合不當,檢查機針與護針桿位置; 12,機針與繃針配合不當或繃針的位置不對,造成上裝飾線跳針,檢查機針與繃針的配合尺寸,檢查繃針線的出線量
針洞: 1、直機針針尖鈍或發毛,更換機針; 2、與縫料比較,機針太粗,改用較粗的機針; 3、針板眼太小或起邊角,把針板眼修圓
縫料起皺:
1、差動送料比率不當,適當調整差動送料比率; 2、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不當,按標準重新調整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 3、縫線張力過大,適當調整縫線張力; 4、壓腳壓力太大或太小,適當調整壓腳壓力; 5、小壓腳失去上下靈活運動,大小壓腳之間嵌入縫線或生銹,清除大小壓腳之間異物,生銹外除銹或更換銹壓腳
線跡不良: 1、線的粗細不一,改用較好的縫線
2、夾線器工作不正常,清除夾線器內雜塵,使過線平順; 3、過線器定位不正確,調整針線、彎針線、繃針線的張力; 4、過線孔不光滑,打磨或拋光過線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