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工作的平縫機(無故障),換上高強長絲線后,出現三股捻合的長絲線劈線,即毛掉一股,繼續工作下去,三股線會一起斷掉,且劈線后反面出現一團散亂的線頭,這在做水洗皮衣上衣門襟及下擺等處時特別麻煩,上面有線頭不能接線,拆線重做會在皮衣上出現針洞而降低衣服的等級。新買的寶馬128-M型平縫機也是這樣。曾試過縫線通過硅油盒,以及將機針偏向右側,勾線時間也調整過,但收效不大,劈線的現象依然存在。請問線是怎么毛掉的?高強長絲線是怎么被劈開的?線被勾在什么部位斷線的?該怎樣解決? 從所述的現象看,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縫紉條件的改變造成的,問題不在機器本身,而是由于對機器相應的調整沒有跟上來。 就現象來判斷,由于使用高強度長絲線后,導致縫線發生捻移,這種局部捻度的變化會造成面線局部線段松捻,當這種松捻發生在線環形成段,就會導致梭尖勾住三股線中的一股或二股線紗產生劈線縫紉故障,繼續工作下去,嚴重時就會造成斷線。為此,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造成縫線松捻的一些因素,然后通過采取適當措施加以避免。 關于縫紉中影響縫線捻度變化的成因,由于篇幅限制這里不再論述,也可參閱1994年《縫紉機科技》第5、6期上黃明元先生寫的“關于鎖式線跡縫紉機針線捻度變化原理綜述”一文。研究表明,單針平縫機面線應使用左捻線,這樣面線在形成線環時有加捻的效果,有利于線環的形成,單針機面線除了縫線捻向有要求外,實際縫制中還有其它因素對針線捻度產生影響。如縫料對縫線摩擦阻力而引起的縫線捻度變化,其規律是:縫線從縫料中出來的線段捻度始終是松捻,而且這種松捻程度與縫料的摩擦阻力大小成正比。結合讀者所縫的材料(皮質),其阻力比一般機織布要大得多,對線環形成段縫線造成的松捻程度很大;縫紉速度針對針線捻度也會產生影響,隨著速度的增高,而捻度和強度會急劇下降,而研究表明,面線同一部分需往復通過針眼70次之多才能消耗在線跡上,面線每經過針眼一次便要磨損一次,線的強度要損失一次,捻度要變化一次,而捻度變化最大、強度損失最大部分是在接近縫料那部分面線上,這部分又恰好要承擔關鍵性的任務——形成線環。對比加捻和松捻,又以加捻對線跡形成有利,因捻度大小與強度成正比,因此加捻有利于彌補面線強度的損失,同時線股一般較容易松捻,而不易加捻,這就是人們為什么強調單針機面線一定要使用左捻線的原因。 通過上面簡單的分析,建議你采取以下措施來處理這個問題。 一、檢查確認,使用的面線為左捻線(Z捻),如果不是,建議最好使用右捻線。 二、檢查確認一下所使用的機針,,最好使用刀刃形機針,即皮革機針,不要使用服裝上用的圓球形機針,這樣可以減小縫線在皮料中的摩擦阻力,相應減輕捻移的程度。 三、檢查確認使用機針粗細是否與所用縫線相匹配。從發生的情況來看,最好將機針換大一號,即換粗一些的機針,使縫線在針孔中移動時可減小阻力,同時也可減小縫線在縫料中移動的阻力,降低面線強度的損失和捻度的變化。 四、針板孔換大一些,以減小線阻力。 五、牙齒調慢一些,以減小線阻力。 六、適當降低針線張力。 七、對縫線加硅油潤滑,以減小線阻力。 只要按上述7點去認真檢查落實,毛線和劈線、斷線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