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鎖眼里不用卡尺如何快速定位針桿高度
今天的會議,節奏明快,緊湊高效,內容豐富。全體代表聽取了了秘書處 2023 年工作要點的報告,2023 行業發展情況分析,中國工經聯單項冠軍辦公室吳同明主任作了精彩專題報告,兩家優秀的骨干企業新順發、瓊派瑞特又分別作了有益的經驗分享,圍繞“聚焦專精特新 共筑發展合力”的主題及行業重點工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座談交流。會議回顧總結了行業階段性發展成果和新形勢下應對新挑戰的寶貴經驗,共同探討了行業下一階段發展的方向與路徑。對于大家的意見與建議,及對下一階段行業發展的預判我都同意。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極不容易、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國外部環境風高浪急,疫情形勢跌宕反復,行業經濟承壓加大,發展遭遇嚴峻考驗。2022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為-3.2%,低于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3.6%的均值。全年行業累計生產各類家用及工業用縫制設備約970萬臺,同比下降35.3%。但在逆境之下,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堅持穩中有進,迎難而上,努力克服各種風險挑戰,全行業承壓前行,調整結構,開拓創新,保持發展韌勁,積蓄增長動能,整體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就在剛剛結束的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再次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我們的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是行業全面推進“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此有四點希望和建議與大家分享:
服務國家戰略,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既是新時代賦予縫制機械行業的使命,也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縫制機械行業企業找到定位,勇開新局的必然要求。
服務融入國家戰略,要堅定發展信心。盡管2022年行業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但行業整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下游產業轉型過程中對“設備紅利”的需求沒有改變。依托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行業憑借產業體系最完整、產業鏈配套能力全球領先等要素,堅定發展信心,不斷提升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新的競爭優勢正在形成且日益凸顯。服務融入國家戰略,要筑牢產業基礎能力。行業發展實踐證明,想要不掉鏈子就得深入推進“強鏈補鏈穩鏈”。在協會推動同時,骨干企業要積極參與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頭部企業保鏈穩鏈工程,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服務融入國家戰略,要突出創新引領的位置。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推動行業融入國家戰略的關鍵力量。行業要依靠創新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和智能工廠建設進程,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一是要以數字轉型推動產品生產和商業模式推陳出新,打造創新型企業集群,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二是要提升創新的質量與效率,加大基礎前沿、關鍵技術的創新投入,打通高質量發展的難點、痛點;三是要關注創新的方法與工具。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刻改變著知識要素的生產模式與效率,面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方法工具的更新迭代,行業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運用,構筑知識經濟下新的比較優勢。
培育專精特新,優化產業新生態
企業強,行業才能強。當前,我國不斷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全力支持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之路。尤其在市場下行之時,企業更需要聚焦。以專精特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細分市場領域、產品領域,以科技賦能、研發創新、差異化經營,謀求市場領域的深耕和拓展。
如何加快行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的選育,我認為,一是企業家需要摒棄規模崇拜,拒絕多元化誘惑,專注在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一個擁有健康生態的行業,是“草灌喬”共生,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協同的產業生態。既需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也需要掌握獨門絕技,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單打冠軍”的中小企業。只有構建完善地協同創新體系,才能為行業輸入更多原動力,真正筑牢行業根基。二是需要培育行業的“工匠精神”。大量“小而專”的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時間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企業家要有與時間做朋友的耐心,要有沉得下來、耐得住寂寞的韌勁,要有艱苦奮斗再創業的精神;三是需要國家、行業、企業三方共同努力,創造有利于中小企業長期發展的營商環境。“專精特新”是一個宏大的梯度培育體系,隨著國家大量“專精特新”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協會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強優勢資源導引,推進產業協作,加大行業資源整合,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產融合作,做好行業推薦,以產業集群、公共平臺為載體,匯聚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優勢、優質企業集聚。
下一階段,我希望已獲評“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聚焦產業鏈某個環節,主動融入大企業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協作配套體系,有效發揮補鏈固鏈強鏈作用。而有志于成為“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應對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等具體要求,不斷提升創新水平,發展活力和經營效益。在全行業中逐步形成大企業主力軍和中小企業生力軍作用,通過優化實現產業升級及基礎提升,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
暢通內外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
胸懷天下,才可志存高遠。如何在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進程中明確行業定位,找到行業發展的結合點和著力點,要求我們以增強全球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構建行業發展的新格局。
龐大的人口基數與海量消費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14億多人口,4億多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意味著中國依舊擁有著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2022年,全國GDP超過121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萬億元。在共同富裕的穩步推進中,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持續推進,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潛力正在強化。市場的規模和范圍決定分工廣度和深度,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構筑著行業發展縱深和戰略基點。行業要將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
完善的工業體系及產業延展性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最大比較優勢,進而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我們要從服裝、鞋帽、箱包、羽絨、家紡、家具等傳統領域向產業用紡織品、文化創意、汽車、航空航天加速延展,以實現新需求牽引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要利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的新機遇,抓好國內市場拓展,進一步適應下游需求,不斷提升滿足下游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個性化、定制化、快速響應等需求的能力,以數字化、智能工廠、縫制解決方案應用,滿足下游產業對高品質、高性能的自動化設備需求。
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在鞏固傳統市場優勢的同時,行業企業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推動形成多元、高效的生產力布局和貿易市場格局。要積極關注、融入“一帶一路”倡議、RECP協定、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合作機制,向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等具備較大合作潛力的國家和地區深化產業合作。支持頭部企業合資經營、綠地投資、股權并購、資產收購,整合全球資源、實現全球發展。要圍繞管理、運營、人才、品牌國際化等發展目標,加強與各國行業間、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完善國際服務體系。要充分發揮CISMA鏈接國內國外市場的橋梁與紐帶作用。辦好CISMA2023,強化產業鏈協同,共同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區域帶動力、地區輻射力的多層次市場發展體系,打造市場新格局。
共筑發展合力,打造共生共贏新機制
此次峰會的主題強調“共筑發展合力”。那么如何加快形成共促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實現共生共享共贏呢?我認為:
一是要以誠信為本,打造互利共贏的產業發展利益共同體。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誠信體系建設,既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備要件,更是行業發展的堅強基石。在新發展階段,行業企業更要以包容、開放、共生、共享的心態,加強相互間的合作,建立更為緊密的戰略合作利益共同體,實現協同、同步發展。
二是要迎難而上,以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擔當作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面對當前的特殊形勢和目標任務,企業家們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企業家要在企業發展中帶頭發揚敢想敢闖的創業精神,大力弘揚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勇做創新實踐的探索者,運用創新的思維來破除企業發展中難題;要心懷“國之大者”,擁有家國情懷,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行業各項活動,在經濟發展、誠信經營、創造就業、員工成長、公益慈善等方面勇擔社會責任、行業責任。
三是要統籌兼顧,形成勠力同心的發展合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容。要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做好統籌兼顧、綜合平衡,以協會引領、企業自強為核心抓手,在強化黨建引領,推動質量、效率、動力、模式變革,加強人才培養,弘揚工匠精神,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等方面,加強全行業的針對性、協同性、時效性,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形成一股同心協力、蓬勃向前、奮勇爭先的行業高質量發展合力。
開局多壯麗,奮進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立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錨定新的目標任務,凝聚萬眾一心的偉力,保持勇毅篤行的堅定,以奮斗者的姿態和干勁全力以赴、拼搏奔跑,以實干苦干贏得新的未來,以追求卓越創造不負時代的光輝業績,為實現中國縫制機械行高質量發展,朝著強國第一陣營宏偉目標,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錦繡華章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