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機MAQI,超厚料工業縫紉機
美機MAQI,超厚料工業縫紉機
歲逢夏至,一年過半。
提起上半年,外貿出口是紡織行業討論度最高的話題,不少紡織企業都出現了外貿訂單下滑的情況,甚至有專家表示,外貿企業將面臨3-5年的陣痛期。不過,前兩天有紡織企業向小編透露,進入6月,外貿訂單隱隱有回暖的苗頭。
那么,這家企業為何會出現這種轉變呢?
早在5月初,該紡織企業在調研中就表示,外貿訂單同比往年減少約50%,直接導致該企業業務結構發生轉變。
海關數據顯示,5月紡織服裝出口1740.7億元,同比下降10.8%,環比下降1.1%,其中紡織品出口826.4億元,下降11.9%,環比下降5.5%,服裝出口914.3億元,下降9.8%,環比增長3.2%。
透過這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受全球消費市場萎縮、終端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處于供過于求狀態的紡織服裝行業運行承壓,外貿出現頹勢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那為何短短一個月時間,這家紡織企業外貿訂單就出現轉機了呢?“我們公司的面料產品一直保持訂單品質,因此門店詢單頻率頗高。近來,外貿訂單有點點回暖的趨勢,主要是秋冬面料開始發力了。”業務員如是說。
由此看來,需求只是有所減弱,但并未消失。正所謂“西方不亮東方亮”,也不是那些出口市場都表現得不夠樂觀,東盟、歐盟等地的出口訂單依舊維持著增長趨勢。
調研結果也表明,外貿訂單不足雖然已成板上釘釘,但紡織市場上還是存在部分訂單量不減反增的外貿企業,這些企業或是產品附加值高,或是客戶儲備量充足,亦或是在海外市場多點開花。
面料市場想要實現好轉就需要服裝市場提供有利支撐。對比出口數據,也是服裝板塊優于紡織品板塊。
在調研時,恰好有一位采購商在門店內看樣詢單。在閑聊中,該采購商感慨道,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訂單總量與去年同期相差無幾,但訂單體量卻存在明顯變化。總的來說,服裝訂單的款式變多了,單量卻變小了。
這位采購商有兩家服裝工廠,分別位于山東和孟加拉,本次采購的面料將全部發往孟加拉服裝工廠的生產線上。他表示,“產業轉移、產能外遷已是大勢所趨,選擇在孟加拉建廠,一方面是想降低勞動力成本和生產動力成本,另一方面是想享受出口方面的關稅優惠和政策便利。”
孟加拉出口促進局臨時數據顯示,孟加拉國2022/23財年前十個月(2022年7月-2023年4月)的成衣(RMG)出口增長了9.09%,達到385.77億美元,而2022年同期的出口額為353.62億美元。
在日益透明的市場環境下,紡織服裝企業生存變得越發艱難,其中感受最深的莫過于利潤空間的不斷縮水。信息化時代的降臨,捅破了成本這層窗戶紙,疊加產能過剩帶來的行業內卷,那個連滌塔夫都能賣出2-3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
“其實訂單是有的,只是利潤真的大不如前了!”誠如這家紡織企業所言,今年紡織行業的難并非都是由訂單減少帶來的,“不賺錢了”才是企業紛紛叫苦的真正原因。
提起上半年,外貿出口是紡織行業討論度最高的話題,不少紡織企業都出現了外貿訂單下滑的情況,甚至有專家表示,外貿企業將面臨3-5年的陣痛期。不過,前兩天有紡織企業向小編透露,進入6月,外貿訂單隱隱有回暖的苗頭。
那么,這家企業為何會出現這種轉變呢?
外貿訂單好轉,秋冬板塊發力
早在5月初,該紡織企業在調研中就表示,外貿訂單同比往年減少約50%,直接導致該企業業務結構發生轉變。
海關數據顯示,5月紡織服裝出口1740.7億元,同比下降10.8%,環比下降1.1%,其中紡織品出口826.4億元,下降11.9%,環比下降5.5%,服裝出口914.3億元,下降9.8%,環比增長3.2%。
那為何短短一個月時間,這家紡織企業外貿訂單就出現轉機了呢?“我們公司的面料產品一直保持訂單品質,因此門店詢單頻率頗高。近來,外貿訂單有點點回暖的趨勢,主要是秋冬面料開始發力了。”業務員如是說。
調研結果也表明,外貿訂單不足雖然已成板上釘釘,但紡織市場上還是存在部分訂單量不減反增的外貿企業,這些企業或是產品附加值高,或是客戶儲備量充足,亦或是在海外市場多點開花。
總量未變,變的是體量和利潤
面料市場想要實現好轉就需要服裝市場提供有利支撐。對比出口數據,也是服裝板塊優于紡織品板塊。
在調研時,恰好有一位采購商在門店內看樣詢單。在閑聊中,該采購商感慨道,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訂單總量與去年同期相差無幾,但訂單體量卻存在明顯變化。總的來說,服裝訂單的款式變多了,單量卻變小了。
這位采購商有兩家服裝工廠,分別位于山東和孟加拉,本次采購的面料將全部發往孟加拉服裝工廠的生產線上。他表示,“產業轉移、產能外遷已是大勢所趨,選擇在孟加拉建廠,一方面是想降低勞動力成本和生產動力成本,另一方面是想享受出口方面的關稅優惠和政策便利。”
在日益透明的市場環境下,紡織服裝企業生存變得越發艱難,其中感受最深的莫過于利潤空間的不斷縮水。信息化時代的降臨,捅破了成本這層窗戶紙,疊加產能過剩帶來的行業內卷,那個連滌塔夫都能賣出2-3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
“其實訂單是有的,只是利潤真的大不如前了!”誠如這家紡織企業所言,今年紡織行業的難并非都是由訂單減少帶來的,“不賺錢了”才是企業紛紛叫苦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