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報告——中國家用縫紉機內外花開 香蘊未來(一)
作為縫紉機大國,我國有著良好的縫藝文化基礎。家用縫紉機曾經作為中國家庭的標志性“三大件”之一,在經濟社會生活中都占據著特殊的地位。1982年,我國曾創造了年產家用縫紉機1250萬臺的最高歷史紀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當“買衣服”取代了“做衣服”,成衣消費讓家用縫紉機逐步淡出家庭,似乎一去就是二十年。但實際上,家用縫紉機仍是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主要產品,且始終穩居世界家用縫紉機制造大國前列,產品出口海外140多個國家。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不僅給我們帶來巨大挑戰,同樣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全球家用縫紉機需求不斷增長,我國家用縫紉機內外銷市場也連續保持著量值雙增的良好態勢,可以說是,內外花開,香蘊未來。
作為一種全新的創意工具、文化工具、休閑工具,多功能家用縫紉機的輕巧靈便、功能多樣、操作簡便為人們喜愛接受,十幾年來,多功能家用縫紉機在國內外市場不斷升溫,銷量持續增長。尤其是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民眾居家DIY需求集中釋放,我國家用縫紉機產銷量特別是多功能家用縫紉機產銷量大幅增長。
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統計,2020年我國單價22美元以上的家用縫紉機產量約430萬臺,同比增長43.30%;其中,普通家用縫紉機產量約為245萬臺,同比增長28.95%;多功能家用機產量約為185萬臺,同比增長68.18%。同時,單價22美金以上的家用縫紉機出口量值同比分別增長44%和56%。
另據協會統計的百余家骨干整機企業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百家主要整機生產企業共生產家用縫紉機103.89萬臺,同比增長71.12%。其中,生產普通家用機47.53萬臺,同比增長39.76%;生產多功能家用縫紉機56.36萬臺,同比增長114.83%。最新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家用縫紉機出口量、值同比分別增長35%和71%,更加印證了這種趨勢的變化。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家用機分會會長楊曉京介紹,普通家用縫紉機(黑頭機)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印度,多功能家用縫紉機的生產主要分布在中國、越南、泰國、日本、臺灣、瑞士等地。據測算,進入21世紀,行業多功能家用縫紉機產量持續維持在400萬臺以上,占全球總產量的約八成左右。在2011年,全世界年產多功能家用縫紉機700余萬臺,其中近550萬臺在中國生產,并達到年出口516萬臺的歷史最高值。但大部分產品為當時在中國的日資或臺資企業所生產,我國自有品牌制造的多功能家用縫紉年產量約100余萬臺,占世界總量的不到20%。
后危機時代,隨著外資家用縫紉機生產企業的向外轉移,我國多功能家用機的產量逐步瘦身。但國內家用縫紉機企業并未止步不前,通過不懈地技術創新、轉型發展,從傳統型、多功能型發展到電腦控制型、智能化、縫繡一體等,功能、技術、質量水平不斷提升,實現了家用縫紉機生產脫胎換骨的變革,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如直線縫、曲折縫、繡花、鎖眼、釘扣、打褶、包邊,自動穿線、自由轉換壓腳、裝拉鏈、繪圖繡圖等,高端的多功能縫繡一體機售價高達數萬元。
產區方面,2021上半年我國家用縫紉機生產基地依然集中在浙江、上海、廣東、江蘇四省市,代表企業有上工蝴蝶、飛躍、恒強、萬維及兄弟、重機、勝家、張家港伸興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張家港伸興公司賴順昌總經理表示,2018年后,家用縫紉機內銷市場從低迷狀態有了較快恢復,由于疫情關系,2020年以來市場需求提高,同時海外生產不穩定,促使家用縫紉機生產和內銷均有較大增長。從去年底到今年,張家港工廠的產線規劃從4條增加到6條,產量增長了40%。上工蝴蝶、恒強、萬維等多功能家用縫紉機產銷量均超過40%。2021年,工業縫紉機制造龍頭杰克股份也加入了家用縫紉機生產企業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