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升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報告
2020年,面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全力做好防疫物資及相關原輔材料的生產保障工作,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不僅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自身也得到快速發展,充分發揮了紡織行業增長極的作用。
2020年行業經濟運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長54.1%。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對330家樣本企業的調研,行業2020年的景氣指數為80.4,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處于較高的景氣區間。
1、生產強勁增長
“十三五”時期,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國。202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纖維加工總量同比增長18.2%,“十三五”期間的年均增長率為7.2%;主要原材料非織造布的產量同比增長35.9%,“十三五”期間平均增長率為13.2%。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非全口徑)實現營業收入3198.4億元,同比增長32.6%,利潤總額為365.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03.2%。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11.4%,同比增加6.4個百分點。
分領域看,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非織造布企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4.0%,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28.1%;醫療衛生、過濾、土工用紡織品所在的其他產業用紡織品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35.4%和175.1%。
受疫情影響,2020年行業企業間的經營分化繼續擴大,325家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面達到13.5%,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同比增長10.8%。大企業的經濟效益明顯好于中小企業。
3、投資熱度大幅上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非織造布供應緊張、價格上漲,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涌入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投資主要集中在熔噴、紡粘和水刺非織造布,口罩等領域,多家行業骨干企業也宣布了產能擴張計劃。根據協會對樣本企業的統計,2020年中國非織造布行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210%。
但由于新增的熔噴非織造布產能設備比較簡單,技術水平不高,在熔噴布價格回落后,大量的產能已經選擇退出。行業骨干企業對設備和工業有較深的理解,在投資時更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的差異化。
4、進出口雙增長,防疫物資出口大增
(一)出口情況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0年我國出口各類產業用紡織品(非全口徑)價值896億美元,同比增長197.9%。
從主要產品來看,口罩是行業最大的出口產品,出口額約520億美元,非織造防護服出口價值約110億美元,醫用敷料的出口額為10.1億美元。非織造布作為防疫物資的主要原材料,出口量達到138.9萬噸,同比增長32.2%;非織造布相關制品的出口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速度,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同比增長8.6%,擦拭布出口同比增長12.1%。線繩(纜)帶紡織品的出口額同比增長7.3%,氈布、帳篷的出口額與上年基本持平,產業用涂層織物和革基布產品受疫情影響海外訂單出現萎縮。
2020年,行業主要出口產品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口罩、非織造防護服的出口均價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分別同比上漲382.3%和410.9%。
(二)進口情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技術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我國進口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正逐年降低,但疫情的爆發打破了這一規律。2020年初由于醫用口罩、防護服產能缺口較大,我國開始從海外市場大量采購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以滿足國內的防疫需求。根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進口產業用紡織品價值60.1億美元,同比增長24.3%。
2021年行業發展展望與預測
當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機遇期和窗口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同時行業也面臨高速增長后調整和平穩發展的壓力。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行業企業要及時做好應對準備,加強技術創新和專業人才培養,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升級,補足產業短板,推動產業業態升級,增強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預計,2021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生產和銷售增速將會出現明顯回調,隨著全球疫情近來趨于緩解,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將會進一步下降,非防疫物資的需求將會逐漸回暖。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擴充產能的投資將更趨謹慎,但在智能化改造、綠色生產方面的投資將會繼續保持一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