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結構、育動能,縫機零部件蓄勢高質量發展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及其后續影響帶來的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中國縫制機械零部件行業攻堅克難,堅定信心,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在持續下行中實現相對平穩發展目標。尤其廣大骨干零部件企業搶抓市場空檔期向內挖潛,通過優化結構調整,培育增長動能,在行業遭遇巨大挑戰的關鍵時期,展現出強大發展韌性。
1、產業格局
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已經建立涵蓋鑄造、沖壓、粗精加工、熱處理以及機針、旋梭、機架臺板、軸桿等門類齊全的零部件制造與配套體系。據不完全統計,現有零部件生產企業超過千家,從業人員約 4-6 萬人(見下表 1)。其中,年產值超過 1000 萬元且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近 200 家。
2、生產情況
據初步估算,2020年零部件(不含電控)行業年工業總產值約 120 億元,同比下降約17%。其中,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生產擴張帶動包縫機、繃縫機需求,配套零部件企業產銷量基本保持與去年持平。
3、進出口情況
4、經濟效益情況
據協會對零部件行業55家主要企業調研統計顯示,2019 年55家企業利潤總額約為2.93 億元,平均利潤率約為 9.5%。同時,應收賬款總額均值在17%以下,降幅達到37個百分點。
2020年受新冠疫情拖累行業整體發展的影響,零部件企業生產營收經濟指標呈現前低后高的V型態勢。廣大零部件企業,尤其是規上企業迅速應對,借助市場低迷留出的窗口期,向內挖潛。
1、骨干帶動,制造水平探出“新路徑”
寧波德鷹為應對傳統零部件制造模式面臨的發展制約瓶頸,通過近幾年來高額度持續性軟硬件升級改造,切實有效改善了對人工,尤其是技能熟練度的依賴,將傳統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方向持續拓展,為行業零部件升級制造模式、提升制造水平,探索出了可行的路徑。
2、集中度提升,整零協作深入
零部件產業洗牌進入到新階段,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成為不可逆趨勢。此外,在本地骨干整機企業帶動下,臺州零部件企業積極拓寬產品線,整體品質持續改善。其他部分產業集群規模則進一步萎縮。同時,整零戰略合作走向更加深化,整機企業更加重視與供應鏈端的協同發展;誠信體系作用開始體現,整零雙向選擇加速,零部件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的主動權有所提升。
3、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愈加突出
新的發展階段,制約零部件產業前行的阻礙愈加突出:勞動力問題成為最根本瓶頸、制造水平仍存有較大提升空間、低利潤率與持續投入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現實問題,進一步考驗著企業發展成色。
機遇與挑戰并存。2021年,建議廣大零部件企業以長線思維和眼光,把握好行業發展規律,從如下方面進行著力:
1、堅定信心,切實提升制造水平
中國縫機產業正式邁向強國后,將在新起點上迎來全新發展機遇。零部件企業應將信心放在首位,堅守主業,認真研判和評估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做好定位、戰略的規劃,有步驟、有目標的去階段性實施。圍繞全面切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核心要求,進一步釋放挖潛空間,以單項冠軍為目標,以持續性投入不斷優化自身競爭力,推進智能制造,配置能夠快速提升生產智能化水平的先進制造裝備與技術,切實提升制造水平。同時,骨干企業要匹配“強國”要求,在行業標準化工作等層面肩負起更多行業責任。
2、打造現代供應鏈支撐,強化整零協作
現代供應鏈支撐縫機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縫機產業緊密協同的整零雙方,要根據行業強國新階段要求,強化產業聯動,提升合作粘性。零部件企業要加強自身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落地應用,務求實效,真正實現供需快速響應,延展到設計、研發、售后服務等全產品生態的相統一、相匹配的同步發展新格局。
一、2020年基本情況
1、產業格局
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已經建立涵蓋鑄造、沖壓、粗精加工、熱處理以及機針、旋梭、機架臺板、軸桿等門類齊全的零部件制造與配套體系。據不完全統計,現有零部件生產企業超過千家,從業人員約 4-6 萬人(見下表 1)。其中,年產值超過 1000 萬元且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近 200 家。
表 1 縫制機械零部件區域分布情況
2、生產情況
據初步估算,2020年零部件(不含電控)行業年工業總產值約 120 億元,同比下降約17%。其中,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生產擴張帶動包縫機、繃縫機需求,配套零部件企業產銷量基本保持與去年持平。
3、進出口情況
(1)出口情況
2020年,零部件出口整體呈現穩中有增趨勢。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累計出口縫制機械零部件6957萬公斤,同比下降1.29%;出口額3.88億美元,同比增長5.83%(見圖 1)。
圖1 縫制機械零部件 2010-2020年出口額曲線圖
(2)進口情況
2020年零部件進口需求持續走低。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累計進口縫制機械零部件 152.6萬公斤,同比下降 18.73%;進口額 6300.98萬美元,同比下降16.96%(圖 2)。
圖2 縫制機械零部件 2010-2020年進口額曲線圖
4、經濟效益情況
據協會對零部件行業55家主要企業調研統計顯示,2019 年55家企業利潤總額約為2.93 億元,平均利潤率約為 9.5%。同時,應收賬款總額均值在17%以下,降幅達到37個百分點。
二、2020年行業發展特點
2020年受新冠疫情拖累行業整體發展的影響,零部件企業生產營收經濟指標呈現前低后高的V型態勢。廣大零部件企業,尤其是規上企業迅速應對,借助市場低迷留出的窗口期,向內挖潛。
1、骨干帶動,制造水平探出“新路徑”
寧波德鷹為應對傳統零部件制造模式面臨的發展制約瓶頸,通過近幾年來高額度持續性軟硬件升級改造,切實有效改善了對人工,尤其是技能熟練度的依賴,將傳統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方向持續拓展,為行業零部件升級制造模式、提升制造水平,探索出了可行的路徑。
2、集中度提升,整零協作深入
零部件產業洗牌進入到新階段,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成為不可逆趨勢。此外,在本地骨干整機企業帶動下,臺州零部件企業積極拓寬產品線,整體品質持續改善。其他部分產業集群規模則進一步萎縮。同時,整零戰略合作走向更加深化,整機企業更加重視與供應鏈端的協同發展;誠信體系作用開始體現,整零雙向選擇加速,零部件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的主動權有所提升。
3、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愈加突出
新的發展階段,制約零部件產業前行的阻礙愈加突出:勞動力問題成為最根本瓶頸、制造水平仍存有較大提升空間、低利潤率與持續投入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現實問題,進一步考驗著企業發展成色。
三、2021年展望及建議
機遇與挑戰并存。2021年,建議廣大零部件企業以長線思維和眼光,把握好行業發展規律,從如下方面進行著力:
1、堅定信心,切實提升制造水平
中國縫機產業正式邁向強國后,將在新起點上迎來全新發展機遇。零部件企業應將信心放在首位,堅守主業,認真研判和評估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做好定位、戰略的規劃,有步驟、有目標的去階段性實施。圍繞全面切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核心要求,進一步釋放挖潛空間,以單項冠軍為目標,以持續性投入不斷優化自身競爭力,推進智能制造,配置能夠快速提升生產智能化水平的先進制造裝備與技術,切實提升制造水平。同時,骨干企業要匹配“強國”要求,在行業標準化工作等層面肩負起更多行業責任。
2、打造現代供應鏈支撐,強化整零協作
現代供應鏈支撐縫機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縫機產業緊密協同的整零雙方,要根據行業強國新階段要求,強化產業聯動,提升合作粘性。零部件企業要加強自身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落地應用,務求實效,真正實現供需快速響應,延展到設計、研發、售后服務等全產品生態的相統一、相匹配的同步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