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最熟悉的家當
腳下踩著踏板,右手滾著手搖器,機針飛速地上下,再把布料從針下推送而過,你是否也對這一系列操作印象深刻呢?小時候看著媽媽或者奶奶外婆踏縫紉機,覺得新奇又好玩。在機器上手腳并用,布料就能變成袖套,褲腳就能改短。上海的蝴蝶牌、飛人牌縫紉機更是當時結婚必備的名牌貨。縫紉機
家用縫紉機是縫制衣服和繡花的工具,多年來與手表、自行車同為國內人民爭購的老三大件商品。80年代以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用縫紉機的供求逐步緩和。家用縫紉機品種繁多。從臺板式樣分有一斗平式、一斗藏式、三斗、五斗藏式、柜式和寫字臺式;從動力分有腳踏式、手搖式和電動式;從送布結構分有順向送料和倒向送料兩種;從機件結構分有JA型、JB型、JC型、JH型4類。
1900年,浙江奉化人朱兆坤在鄭家木橋(今福建南路20號)開設美昌縫紉機商店從事縫紉機修理等業務。以后這一帶又開設了施茂泰、瑞泰、久昌等縫紉機商店,并逐步能仿制零配件出售和進行維修。1919年,沈玉山等3人開設協昌鐵車鋪,后改為協昌縫衣機器公司(今協昌縫紉機廠),仍以修配為主,將組裝的縫紉機定名為“無敵牌”,與洋貨抗衡。
1925年以后,國內提倡服裝改革,由手工制作的中式服裝改為由縫紉機制作的西式服裝,市場上縫紉機的銷量大增。1928年開辦的勝美縫紉機制造廣,除梭心套和擺梭外,其余零件均能生產。當時開設于嵩山路的協昌公司,順應社會上風行平頂帽而設計生產便于加工草帽的縫紉機,很受用戶歡迎。
1955年,全市有大小縫紉機廠473家(包括無照戶100多家),經過改組調整,保留17家縫紉機工廠,有4家整車廠分別生產飛人牌、無敵(蝴蝶)牌、蜜蜂牌、標準牌縫紉機,2家縫紉機機件廠和11家縫紉機零件廠。分布在福建路鄭家木橋一帶的100多家個體修理戶,一部分組織為長樂合作商店,另一部分安排到服裝廠當維修工。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服裝款式變化快,市場上購買成衣的增多,家用縫紉機使用率減少,工業縫紉機的需要量增加。
1900年,浙江奉化人朱兆坤在鄭家木橋(今福建南路20號)開設美昌縫紉機商店從事縫紉機修理等業務。以后這一帶又開設了施茂泰、瑞泰、久昌等縫紉機商店,并逐步能仿制零配件出售和進行維修。1919年,沈玉山等3人開設協昌鐵車鋪,后改為協昌縫衣機器公司(今協昌縫紉機廠),仍以修配為主,將組裝的縫紉機定名為“無敵牌”,與洋貨抗衡。
1955年,全市有大小縫紉機廠473家(包括無照戶100多家),經過改組調整,保留17家縫紉機工廠,有4家整車廠分別生產飛人牌、無敵(蝴蝶)牌、蜜蜂牌、標準牌縫紉機,2家縫紉機機件廠和11家縫紉機零件廠。分布在福建路鄭家木橋一帶的100多家個體修理戶,一部分組織為長樂合作商店,另一部分安排到服裝廠當維修工。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服裝款式變化快,市場上購買成衣的增多,家用縫紉機使用率減少,工業縫紉機的需要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