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培育團體標準 引領機床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
“要打孔,就用得到我們的精鏜刀。”甬嶺數控刀具有限公司負責人范永廉自信地說。
以入選工信部試點為契機,溫嶺市積極開展區域品牌建設工作,聯合機床工具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和機械行業標準的溫嶺市機床裝備標準和工量刃具標準聯盟標準,甬嶺數控刀具就是首批參與的企業之一。
自2018年溫嶺市機床裝備行業協會入選臺州首批國家級團體標準試點單位以來,協會共發布團體標準72項,其中11項轉化為“品字標”浙江制造標準,2項轉化為行業標準;共15個項目列入工信部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其中2020年有6個項目,成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市行業協會發布單位。
厚植標準發展土壤
“近年來,已兌現機床裝備行業標準方面的獎勵補助資金共計632萬元,惠及24家企業。其中,浙江美機縫紉機有限公司獲得了最多獎勵。”溫嶺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嶺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主導制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品字標浙江制造”標準、團體標準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15萬元、20萬元、3萬元的獎勵資金,激勵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研制。
自2015年成立臺州首個機床工具“標準聯盟”,11家機床裝備和10家工量刃具龍頭企業便作為首批成員單位簽署聯盟章程,對機床工具行業分別制定了產品原材料選取、制作工藝、產品品質、產品包裝等規范和溫嶺機床工具標準體系、團體標準制定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我們和科技、經信等部門,與企業、行業協會共同組建了聯簽技術委員會,高標準引領行業發展。”該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溫嶺市引入中航技術研究所臺州工程技術中心、華中科技術大學等機構,通過搭建技術橋梁,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和工量刃具產品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品牌推廣、技術攻關、精細化管理等全面、專業的服務。
助推行業轉型升級
2020年,溫嶺市擁有機床裝備企業1200多家,規上企業147家,規上企業工業產值達96.67億元,實現產值增速15.7%。
產業的“集群化”發展使龍頭企業之間、上下游企業之間合理集聚。在溫嶺東部新區機床裝備產業園區,已有20余家機床工具生產企業和產業鏈配套企業入駐,形成較完備的產業鏈。
“我們今年采購的動力刀塔,有一半來自本土企業三和數控,導軌、軸承等機床功能部件在溫嶺本土就能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溫嶺市大眾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瀟雅表示,體系的培育,產業的集群,凸顯出聚合優勢。
2017年,該公司主導起草《數控動柱立式車床》標準成為該市首個“浙江制造”團體標準,并填補了國內外立式車床在1米以下的空白。
企業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掌握標準話語權,能夠進一步助推行業轉型升級,搶占行業制高點。溫嶺市市場監管局鼓勵行業內骨干、重點企業從中低端加工制造向高中端數控機床技術拓展,推動產業鏈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領域延伸,引導溫嶺機床工具企業由單純的“制造商”向“方案提供商+系統服務商”的發展方向轉變,促進企業完成從技術優勢向標準優勢轉化的升級。
釋放行業新活力
為配合首批團體標準的順利實施,溫嶺市邀請國內權威專家,對溫嶺市大眾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和臺州市銳安硬質合金工具有限公司等50家骨干企業進行現場診斷,幫助企業找不足。
通過機床裝備行業“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培訓會等方式,幫助企業夯實“浙江制造”創建基礎,建立動態跟進式的培育模式。
此外,還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加強標準化管理,推進共性技術研發,走以質取勝的道路。
這些舉措對聯盟內企業產品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品牌形象起到了顯著的提升作用,釋放出行業新活力。臺州東部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浙江三凱機電有限公司獲得“中國質量誠信企業”“中國名牌產品”“質量標桿企業”等榮譽;大江實業、三凱機電、美機縫紉機、洛克賽工具成功入圍省“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名單;北平機床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設備”被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示范項目,并在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北京國際機床展上連續獲得行業最高榮譽“春燕獎”和“十佳質量獎”。
溫嶺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團體標準實施以來,機床裝備企業整體產品質量及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區域品牌價值持續提升。”
以入選工信部試點為契機,溫嶺市積極開展區域品牌建設工作,聯合機床工具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和機械行業標準的溫嶺市機床裝備標準和工量刃具標準聯盟標準,甬嶺數控刀具就是首批參與的企業之一。
自2018年溫嶺市機床裝備行業協會入選臺州首批國家級團體標準試點單位以來,協會共發布團體標準72項,其中11項轉化為“品字標”浙江制造標準,2項轉化為行業標準;共15個項目列入工信部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其中2020年有6個項目,成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市行業協會發布單位。
厚植標準發展土壤
“近年來,已兌現機床裝備行業標準方面的獎勵補助資金共計632萬元,惠及24家企業。其中,浙江美機縫紉機有限公司獲得了最多獎勵。”溫嶺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嶺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主導制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品字標浙江制造”標準、團體標準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15萬元、20萬元、3萬元的獎勵資金,激勵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研制。
自2015年成立臺州首個機床工具“標準聯盟”,11家機床裝備和10家工量刃具龍頭企業便作為首批成員單位簽署聯盟章程,對機床工具行業分別制定了產品原材料選取、制作工藝、產品品質、產品包裝等規范和溫嶺機床工具標準體系、團體標準制定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我們和科技、經信等部門,與企業、行業協會共同組建了聯簽技術委員會,高標準引領行業發展。”該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溫嶺市引入中航技術研究所臺州工程技術中心、華中科技術大學等機構,通過搭建技術橋梁,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和工量刃具產品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品牌推廣、技術攻關、精細化管理等全面、專業的服務。
助推行業轉型升級
2020年,溫嶺市擁有機床裝備企業1200多家,規上企業147家,規上企業工業產值達96.67億元,實現產值增速15.7%。
產業的“集群化”發展使龍頭企業之間、上下游企業之間合理集聚。在溫嶺東部新區機床裝備產業園區,已有20余家機床工具生產企業和產業鏈配套企業入駐,形成較完備的產業鏈。
“我們今年采購的動力刀塔,有一半來自本土企業三和數控,導軌、軸承等機床功能部件在溫嶺本土就能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溫嶺市大眾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瀟雅表示,體系的培育,產業的集群,凸顯出聚合優勢。
2017年,該公司主導起草《數控動柱立式車床》標準成為該市首個“浙江制造”團體標準,并填補了國內外立式車床在1米以下的空白。
企業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掌握標準話語權,能夠進一步助推行業轉型升級,搶占行業制高點。溫嶺市市場監管局鼓勵行業內骨干、重點企業從中低端加工制造向高中端數控機床技術拓展,推動產業鏈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領域延伸,引導溫嶺機床工具企業由單純的“制造商”向“方案提供商+系統服務商”的發展方向轉變,促進企業完成從技術優勢向標準優勢轉化的升級。
釋放行業新活力
為配合首批團體標準的順利實施,溫嶺市邀請國內權威專家,對溫嶺市大眾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和臺州市銳安硬質合金工具有限公司等50家骨干企業進行現場診斷,幫助企業找不足。
通過機床裝備行業“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培訓會等方式,幫助企業夯實“浙江制造”創建基礎,建立動態跟進式的培育模式。
此外,還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加強標準化管理,推進共性技術研發,走以質取勝的道路。
這些舉措對聯盟內企業產品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品牌形象起到了顯著的提升作用,釋放出行業新活力。臺州東部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浙江三凱機電有限公司獲得“中國質量誠信企業”“中國名牌產品”“質量標桿企業”等榮譽;大江實業、三凱機電、美機縫紉機、洛克賽工具成功入圍省“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名單;北平機床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設備”被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示范項目,并在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北京國際機床展上連續獲得行業最高榮譽“春燕獎”和“十佳質量獎”。
溫嶺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團體標準實施以來,機床裝備企業整體產品質量及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區域品牌價值持續提升。”